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教育 山西新闻热线 2024-01-17 512浏览

学生跟着课堂变,北京这所中学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内完成的。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结合的结晶。

今日的学校必须为明日的社会造就“探究者”,而不是“记忆者”。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改变一所学校,要先从改变课堂做起。

在“新课程,新教材”这一“双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认为,这种改革不可能是疾风暴雨,而应该是“静悄悄的革命”。而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地大附中”)上演。

01

深耕课堂改革,由“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

在课堂改革之前,总是有学生分心、开小差、对学习没有热情,课堂上有睡觉的、神游的、课堂的主角只有老师;老师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敲黑板、大声提醒、课堂仍然死气沉沉,放眼望去,课堂多是“满堂灌”“独白式的记忆课堂”,老师在讲台上一味输出,学生疯狂记笔记,一堂课下来,学生全然没有幸福感可言。

为何老师尽心授课,学生们却仍然提不起兴趣?这背后的教学挑战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潜能?

带着这样的思考,地大附中自2019年加入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以后,连续四年开展“基于课标·用好教材·设计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课堂改革活动,探寻“教”与“学”方式的转型策略,助推高质量课堂建设。


把常态课做扎实

01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依靠改革创新,而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要回归到课堂。学校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必须要向课堂四十几分钟要质量。


地大附中的教研团队,经过大量的听课、收集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后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症结在于教学目标的模糊、学习活动设计的不足以及对教材深度研究的缺失。基于此,地大附中全体教师首先从常态课入手,深入开展“依据课标·用好教材·设计学”的课例研究。四年来学校每周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及行政干部听课百余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始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掌握程度及解决学习难点的策略,以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保障学生在校的幸福与全面成长。

让教学活动更多样化

02

地大附中认为深耕课堂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要建设师生都幸福的学习场域,力求每节课都能“讲得明白、学得清楚,在课堂实现师生的和谐幸福共生”,让学生开心、老师舒心、家长放心,真正地爱上课堂、享受课堂。

为此,地大附中的教师团队不断丰富教学活动。除了常态的听评课,学校也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全员诊断课、月度公开课等等,这些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以月度公开课为例,地大附中的月度公开课全体教师的节日,是为了展示学校教学成果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开设的课程。全体教师一起深入分析课标、教材,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观摩和学习的平台,从而促进个人教学方法的提升,并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锻造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03

地大附中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情怀深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十四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建设课程、深耕课堂”为抓手不断地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学校借助集团专家的力量培养教师队伍,并吸纳多方人才加入。学校制定了“师带徒”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骨干教师管理制度等,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帮助。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在有校内教学师傅指导的同时,借助校外专家的力量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和指导。

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发现自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是促进对话的提问,等待学生的表达地“引导人”。在课堂的对话性实践中,学生彼此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见解,形成彼此的主张,发现各自的困惑,展开互补的讨论。地大附中的校长杨宝华告诉我们,“对话”这个方式很重要,他是学生“思考”的外化。我们倡导老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保障课堂作为“多声”对话的空间,这是深化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契机。

02

打破“应试”藩篱,营造学生们的“幸福课堂”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做实验,不知化学之奥妙也!”这是地大附中的同学们,在做完化学实验后的“打油诗”;

“英语朗读PK赛的开展对我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我在一次次的PK中,形成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这是PK赛选手们共同的感受。



在地大附中,课堂成为了学生们的乐园,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基地,随着课堂的变化,学生们也变得积极起来。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太有趣啦,上课必须要全神贯注,生怕漏掉老师讲的任何一处有意思的地方。

课程教学中心王小明副校长在汇报中指出,地大附中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们有成就感,什么是成就感?就是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就是每一节课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多的包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渐形成等等。


为了营造幸福课堂,四年来,由杨宝华校长带领的核心教研团队,完成了万余节的互听互评课,多种方式的课堂开放和研究,地大附中实现了开门授课,封闭已久的教室大门打开了。课堂教学开放了、真实了,老师们的心也都舒展了、互通了,从此研究真实了、课堂真实了、人也真实了。“磨课、听课、研课”已经成为了地大附中的常态和文化,不论什么事情都以“课”为载体,以“课”为终点,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学校屡次入围海淀区高增值学校,连续两年获评北京市义务教育优质校,连续三年获评海淀区课后服务先进校。

03

用“新”做教育,以心筑未来

课堂改革到底成果如何?事实说了算。

在2023 年 12 月 21日组织开展的“月度公开课”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领导、专家以及家长们走进地大附中的课堂,零距离体验不同学科的课堂魅力,家长们纷纷表示对课堂改革的认可和感谢,“通过展示课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学校认真办学的理念,感受到了教师深厚的教育情怀,更看到了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快乐学习,难怪孩子回来说‘我喜欢中学生活和我们班’。感谢地大附中对孩子们的付出,为学校如此用心做教育点赞!”


地大附中课堂改革不仅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可,更获得了来自教育专家的肯定。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雯教授认为,“当前基础教育的课堂改革面临着一些必须要改、不得不改的难题,而地大附中无论是在教研、课堂教学、办学特色都能够聚焦到基础教育改革的难题上。地大附中对于改革有系统的思考、有结构化的部署、有扎实的推进,这对于改革成效的取得而言非常重要。“认真”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工作状态、更是一种工作品质,要办一所认真的学校,要求真务实、要求真致知,地大附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领域都贯穿了这一认真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落实新课标要求、推动高质量课堂构建的有效道路”。

海淀教育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赵欣表示,“四年来,地大附中坚持深耕课堂、追求真学发生,对寻求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地大附中将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天性,激发人的潜能,将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海淀进校教育集团与清华附中教育集团正式联盟,希望地大附中牢牢把握联盟协作的契机,与两个集团的其他学校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彰显本校特色的同时,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最美的旋律是书声,最好的风景在课堂”,地大附中始终秉持着“认真办一所学校,办一所认真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持续深耕课堂建设,推进指向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建设校园最美风景线,扛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

文 | 京教君
素材 | 地大附中提供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山西新闻热线

山西新闻热线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山西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山西新闻热线 sx.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